年初以来,扶余市纪委监委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,精准发力破解社会救助不到位难题,通过一系列务实举措,推动民生保障政策落地见效,让困难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与温暖关怀。
提升站位讲高度,强力推动压实责任链条。坚持把社会救助领域专项整治作为践行初心使命的重要抓手,从政治高度统筹谋划推进。强化组织领导,扶余市纪委监委成立整治社会救助不到位问题工作推进专班,督促民政部门制定《社会救助领域突出问题整治方案》,明确低保动态管理、特困人员分散供养保障等10类整治重点,细化工作举措,形成“纪委统筹、部门联动、县乡协同”工作格局。压实主体责任,通过专题会商、调研监督、发函督办等方式,推动民政部门履行行业监管职责。民政部门严格按照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有关部署要求,在巩固“人情保”“关系保”问题集中整治成果的基础上,扎实推进整治社会救助不到位问题,并将查找符合条件的申请人未按规定“应保尽保”,未按规定时限、确定金额“按时足额”发放低保金等两个问题列为工作重点。深入开展政策落实回头看,对全市救助对象信息进行全面核查,发现并整改公示公开不规范、救助对象动态管理滞后等问题68个,目前已全部完成整改
线索摸排挖深度,织密网络拓宽发现渠道。构建“全方位、多层次、广覆盖”的线索收集体系,确保问题线索无遗漏。为畅通群众反映问题渠道,利用信访平台受理群众举报,着重发现与社会救助不到位相关的问题线索;开展基层走访,组织纪检监察干部深入村(社区)开展“蹲点调研”,通过与困难群众面对面交谈、查阅台账等方式,排查基层干部优亲厚友、虚报冒领等问题线索。同时,深化数据比对,强化大数据监督,通过梳理吉林省社会救助全流程经办服务平台数据,发现超时限办理低保问题比较突出,个别乡(镇)、街道民政助理没有按照《吉林省最低生活保障工作规程(暂行)》等文件中要求的自受理之日起45个工作日办理完成,存在工作推进滞后的问题。
解决问题求力度,标本兼治提升整治实效。坚持“当下改”与“长久立”相结合,推动专项整治走深走实。严肃查处违纪违法问题,聚焦救助资金分配、审核审批等关键环节,查处超时限办理低保问题4个、立案4人,低保人员动态管理不及时问题6个、立案6人。梳理通报曝光典型案例,形成“查处一案、警示一片”的效果。针对整治中发现的制度漏洞,督促民政部门制定《扶余市低保办理超时限监测预警制度》,明确乡(镇)、街道民政办受理低保申请,必须第一时间录入经办平台,同步报备至扶余市民政局社会救助事业中心,通过平台全程实时跟踪监测办理进度,对超过35个工作日未审批办结的乡(镇)、街道民政办进行预警提醒。自5月份“预警机制”实施以来,扶余市民政局累计对台账中123户申请时限已达35个工作日而未审批办结的进行预警提醒,目前已全部审批办结。123户群众申请社会救助的审批时间平均缩短7个工作日,收到较好的工作成效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