艰苦奋斗、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,也是我们党的政治本色和优良传统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:“不论我们国家发展到什么水平,不论人民生活改善到什么地步,艰苦奋斗、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。”党员干部当铭记于心,我们的事业越发展,越要传承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,进一步拧紧党政机关带头过紧日子的制度螺栓,狠刹铺张浪费的歪风邪气,让勤俭节约蔚然成风。
过紧日子,不是喊口号。近年来,铺张浪费、享乐奢靡等“四风”隐形变异问题屡见不鲜,改头换面的超标接待、违规吃喝等现象禁而未绝。《条例》聚焦新形势、新问题,明确了新规定、提出了新要求。比如,针对“会议活动”,新增“会议活动现场布置应当简朴,工作会议一律不摆花草、不制作背景板”;针对“公务用车”,新增“严禁公车私用、私车公养,严禁为公务用车增加高档配置或者豪华内饰”的表述;针对“办公用房”,新增“多出的办公用房面积公用,不得直接隔断封死,防止造成新的浪费”,等等。通过有针对性地查缺补漏、靶向纠治,《条例》以更加强有力的刚性约束助推党政机关过紧日子成为常态,持续筑牢作风建设的堤坝。
制度的生命力,在于其刚性的执行力度。《条例》进一步规范了党政机关的公务行为,对经费管理、差旅活动、资源利用等方面提出了更加具体、更高标准的要求,如同给党政机关的运行装上了一把精准的标尺。要对照《条例》,以“严”字当头,以“实”字为本,猛药去疴、重拳出击,清除超标接待、变相旅游等“四风”新变种。各级党员干部要不断检视自身行为,从严从实自我要求,让严格的制度成为约束自身行为的“紧箍咒”,在自我锤炼中让党性成为抵御诱惑的坚固盾牌,在优良作风的涵养中永葆清醒、坚守底线,在党和人民的事业中百炼成钢。
厉行勤俭节约是中央八项规定的重要内容,需要久久为功。《条例》明确提出“勤俭办一切事业”的重要原则,如同为财政资金的流向精准导航,让有限的资源能够奔向最急需的发展领域,流向最迫切的民生关切。党员干部当以身作则,率先垂范,将勤俭节约的理念融入到工作与生活的点滴之中,内化于心,外化于行。要坚持以俭兴业的理念,巩固整治“舌尖上的浪费”等成果,让党政机关的清风正气引领社会新风尚,让“浪费可耻、节约为荣”的理念在全社会蔚然成风。
“党和政府带头过紧日子,目的是为老百姓过好日子。”党员干部要以思想自觉为砖石,奠定勤俭节约的坚实根基;以制度刚性为框架,勾勒出艰苦奋斗的发展脉动;只有这样,才能让节俭之风从党内走向社会,从机关延伸到行业,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。(马春生)